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实习生 钱时佳
近日,“21岁大专女孩成中国唯一女烘焙冠军”冲上热搜。
就在不久前,第53届UIBC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中,来自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系烘焙与甜品专业的学生包佳千,与队友组成的中国代表队从全球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冠军。
这位00后宁波姑娘,不仅是这场比赛中国时隔六年再度夺冠的核心成员,也是本次大赛中国唯一一位女烘焙冠军。
“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独特的路。”“努力的青春,真棒!”网友们纷纷点赞。
8月4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上包佳千,听她讲述夺冠背后的故事。
用面包“雕刻”三星堆,让世界看见中国创意
在参加这场大赛前,要经过预赛、国赛两轮筛选。包佳千从全国数十名候选者中突围,与另一位队友携手拿到代表中国参赛的资格。
拿到入场券后,包佳千与队友用2个多月来备赛。从产品造型设计到口味调试,再到摆台细节,反复打磨。
“参加这场比赛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烘焙师,有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瑞典等国的选手,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压力还挺大的。”包佳千直言。
这届在巴西举办的大赛主题为“传统邂逅创新”,包佳千和队友将目光投向了三星堆文化,并在作品中融入现代的高铁、卫星等元素。
“三星堆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璀璨星辰,中国高铁、卫星又是中国现代飞速发展的体现,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碰撞,让烘焙作品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感,也让世界看见中国文化和中国创意。”
参赛作品 受访者供图
比赛现场,他们用两天时间完成了作品。第一天在不能开烤箱的限制下,完成所有准备工作,比如打制面团、制作馅料等。第二天集中成型、烘烤、组装,最终呈现出1个大型造型、140多个小面包的艺术面包组合。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中间矗立的大型艺术面包,提取了三星堆面具的轮廓线条,融入齿轮、机械叶片等工业元素,高铁蜿蜒向上,仿佛让古老图腾长出了科技羽翼。
包佳千说,市面上最常见的辫子面包,最多都是六股辫,但是这次他们融入了中国竹编的方式,设计了一个七股辫的造型。“所有人都没见过,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包佳千(左)与队友在比赛中 受访者供图
“宣布比赛冠军是中国队时,心里很激动,都有点没缓过神来。”她说,其他国家的作品也很震撼,比如西班牙做了森林主题,法国的房屋风车造型也很别致,但当中国元素在国际舞台被认可时,内心的自豪难以言表。
左二为包佳千 受访者供图
对于这次获奖,包佳千的班主任黄明晓老师告诉记者,包佳千在学校的集训队已经训练了5年。5年里,她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种比赛,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也都在训练。“这个国际大赛她能拿到冠军,是她5年来辛苦努力付出所得,为她感到骄傲。”
夺冠背后,从舞蹈转型烘焙,每天12小时与面团“死磕”
“有人觉得女生力气小,做不好揉面、搬面粉这些活。”包佳千说,学习烘焙五年下来,不仅手上练出了厚茧,肱二头肌都练出来了。
她与烘焙的缘分,始于一次“换赛道”的选择。
五年前,她在中考中失利。曾一心向往舞蹈梦想的她,本想报考艺术院校,却没有考到心仪的学校。在人生的岔路口,她转而选择了烘焙专业。
“因为从小就喜欢动手,对烘焙也挺感兴趣的,所以就报名了这个专业。”她说,舞蹈的舞台或许暂时落幕,但烹饪的舞台同样能绽放光彩。
入学后,她加入了学校的烘焙集训队。
一开始,学习烘焙并不想她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除了理论课程外,更多的是实操训练。“可能很多时候都是在做同样的东西,练基本功,比如揉面,做基础的法棍、牛角面包等,会觉得有点枯燥,而且一旦投入训练,可能会比其他人少了很多休息时间。”
包佳千在学校训练 受访者供图
在集训队的五年里,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揉面、发酵、塑形、烘烤等基础训练。近三年来,她几乎每天都扎进实训室里,每天的训练时长有12小时。
“累肯定是累的,有时候手腕酸到抬不起来,看着揉了几百次的面团也会有烦的时候。”包佳千说,但是看着面团一步一步成型,加上手法和改造,最后变成成品,而且在自己的手上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很治愈的过程。“那种成就感又会让我满血复活。”
谈及未来,包佳千很坚定地说,自己会选择烘焙行业,她也很感谢当年那个勇敢做出选择的自己。“人生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她说,虽然当时自己中考没有发挥好,但是选择了职业教育这另一个平台,“每个行业只要付出努力,都有机会发光。”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308722.JPG [108酱TV]韩系系列 2016.09.20 魅惑元宵 [1V]_套图岛](http://videoimg.ws.126.net/cover/20250722/ZIjJOvKY7_cover.jpg)
![878084.JPG [108酱TV]韩系系列 2016.09.20 魅惑元宵 [1V]_套图岛](http://bjnewsrec-cv.ws.126.net/three254581a9b2ej00szybbb004sd200qo00peg00qo00p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