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og5t4i.com

用5秒讲清楚! 河南驻马店,人们与干旱争夺“粮仓”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河南驻马店,人们与干旱争夺“粮仓”

河南驻马店,人们与干旱争夺“粮仓”

这两天,豫南平原的庄稼地已经被烤得发白了,田埂上的土块一踩就碎成粉。

河南驻马店,59岁的村民王华蹲着,把新买的水管子伸进玉米地。远处的叶边都焦成了褐色,卷成细细的筒,拇指粗的秆子像枯了的草,伏着。

这片被誉为“中原粮仓”的土地,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干旱。

“本次河南旱情为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年份。”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魏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7月以来,连续三十天的高温少雨天气,让驻马店成了河南受旱情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半辈子的农民,没见过这样长久又毒辣的日头。习惯了靠天吃饭的他们不得不想办法,抢水,救粮。

8月5日,在驻马店遂平县玉山镇高竹元村,地里的玉米枯黄。 受访者供图

地裂

土地从5月开始就不对劲。

在驻马店遂平县玉山镇高竹元村,王华当时刚把小麦收进仓,准备种玉米。但土干硬,铲子挖不动,握在手里成不了团。担心种子不发芽,王华破例,头天播了种,第二天就浇水。

“不敢多浇,怕赶上下雨烂种。”起初,王华还念叨。但没料到,之后几乎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雨。“每次飘几滴就停。最大的一次,只打湿地皮。”

缺水的玉米很快显出颓势。按往年的光景,种进地里一个月后,玉米本该蹿到齐腰深,但今年6月,它才刚过膝盖,不足四十厘米。主干粗不过拇指,从根向上数,三个短短的节间挤在一起,像被卡住了“脖子”。叶子也少得可怜,底下的两片发黄,紧贴在干裂的地上。

情况在7月急剧恶化。公开数据显示,整个7月,河南省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来最高值。1日至29日,驻马店平均降水量仅6.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6.6%。

这个城市地跨豫南、豫中,淮河上游的支流塑造了这里肥沃的土壤,让它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夏粮产量常年位居河南前列,全市常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亿斤左右。往年,驻马店人依循“雨热同期”的节奏,种下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填满农时。无论是小麦拔节抽穗、玉米吐丝灌浆,还是花生下针、大豆鼓粒,产值的关键时期都离不开水。

眼下的干旱正吞噬掉这些作物。地上爬满了裂缝,大的,能轻松塞进人的手。

8月6日,驻马店驿城区沙河店镇崔楼村,玉米地因干旱开裂。 受访者供图

“比去年旱得还厉害。”驿城区沙河店镇崔楼村村民许生,去年贷款15万元,在村里承包下200亩地,却遭遇“先旱后涝”:浇了两遍水保住的玉米,在去年7月的暴雨中被淹死50亩。今年春天,雨水同样少,没等到小麦彻底成熟就收割了,产量少了一半。

他本指望今年夏天翻盘,却又撞上了春夏连旱。上一次见到有效降雨还是一个多月前。“雨下了不到一个上午,傍晚地里就干了。”

河南驻马店,人们与干旱争夺“粮仓”

玉米本该进入抽雄吐丝期,对水分需求量很大。现在有些直接倒了,叶子焦脆,“有的一碰就碎,一点就着。”情况稍好些的,长出了棒子,但剥开一看,里面的籽粒稀瘪不成形,“看着揪心。”

“过往二三十年从没这么干过。”以前,光靠自然雨水,就能养活地里的作物。即便是去年的大旱,对于王华和许生这样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来说,也能想到办法:挖深水沟,引邻近河道的水源。实在不行,抽井水浇一遍地,就熬过去了。村里的老人常说,“伏天旱个十日半月的,玉米根扎得深,挺挺就过了。”

但今年,这些经验失效了。“雨水没有,全靠人工浇水。水浇下去,赶不上蒸发。”许生没了法子。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旱情呈现极端温度高、过程雨量小、持续时间长、水位下降快的特征。”8月2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明了这次干旱的罕见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魏国强指出,驻马店秋作物的播种面积在1400万亩以上,当前缺墒(土壤耕作层含水量低于作物需求)的面积达到300万亩,占比20%,出现受旱的面积达到163万亩,占比超过10%。

抢水

“不管救不救得活,先试试。”7月初,王华花3000元买下一台抽水泵和水管。他和妻子商量着,先把离水井近的玉米保住。

水源主要来自村里的六口老井,深十几米。抽水、引水、浇水,“一亩地浇透大约要6个小时,光电费就得20多块。”电费从去年的五毛五涨到八毛一度,“到现在光用电就投进去一千多块。”

光花钱不行,水还得靠“抢”。前两天,王华看见隔壁村的两个人因为抢水干起架。为避免冲突,今年6月开始,王华和其他村民约好,先播种的先抽水,大家排队轮流抽。“都是24小时轮班守着,谁也不敢停。”浇一次水能管十天,十天后又得重新浇。

王华记得,轮到自家时,温度一度冲上40℃,“当时人感觉不行了,就赶紧泼点水降温,吃不消也得扛,不然这点儿玉米全完了”。

到现在,地总共浇了四遍。“就这样,二十亩地也只保住了一半。”

水井也“撑”不住了。二十天前,王华就发现村里两口井已经抽不上水。家里的自来水也成了奢侈品,“一到饭点和洗漱时间,水流就很小,只能接水存起来用。”

8月2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平原区平均地下水位11.87米,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57米。一些地方出现机井出水量减少甚至不出水的情况。

8月5日,在崔楼村,村民抽水浇地。 受访者供图

水管伸得越来越深,抽出来的水却越来越少。许生所在的村里,每家都有一口十几米深的井,往年水位能有十来米,如今多数已见底,“只够人用,根本抽不出来浇地。”

二十里外的水库成了唯一的希望。7月初,水库开闸,水流通过一条旧有干渠引进村庄。“干渠离地头还有几里地,只能靠水管抽。”由于土地太多,他雇来三名村民帮忙浇水。“白天晚上连轴转,早上四五点出门,晚上十点多才回家。”

金钱的投入超出了预期;新买的两台抽水泵花了五六千元,水管支出约两千元,雇的村民,每人一天200元的工钱,仅是为了抗旱,就投了近万元,更不要说土地租金、种子、肥料等前期成本。

像他这样的承包大户,必须得抢时间。每天最多能浇2亩,把200亩地全浇一遍要三个多月,有些玉米根本等不及浇水,就枯死了。

河南驻马店,人们与干旱争夺“粮仓”

“去年种麦子时贷了15万,三年期限,现在连利息都难还上。家里最小的孩子还在上大学,一年学费两三万,小儿子还没结婚,全家生计全靠这片地。”

今年的收成眼见着没了着落。200亩玉米地已经死了100多亩,剩下的,“收成可能连成本都不够,以往一亩能收个一千来斤,现在能保住600斤就算不错。”他陷入两难的抉择,“不种,租金还不起,种的话,最后只能选择继续贷(款)。”

等雨

应对旱灾的行动,已经在驻马店和其他受灾严重的地区展开。

政府打开了水库闸门。全省9.49亿立方米的水,沿着干渠流向农田。同时,周口、驻马店两市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打应急井1.29万眼。去年整治连通的11.76万公里沟渠,此刻派上了用场,水泵架在河边,抽水补进沟渠网络。

这一个月,高竹园村村支书高永喜忙得不着家。除了那六口老井,八年前打下的一百多眼机井是村里6000亩地的希望,他组织村干部逐一排查,“机井绝对不能出问题。”目前,全村95%的玉米地已灌溉3遍,剩余5%灌溉2遍以上。

7月底,村里还收到一笔5000元的抗旱资金,主要用于维修机井、水泵和租赁维修设备。为了解决水井排队问题,高永喜在村里宣传,鼓励村民在偏远、井网覆盖不足的区域自打机井,并承诺给予补贴。“但是打一口井要近一万块钱。”对村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转机出现在8月5日。当地下了一个多小时的雨,多少缓解了旱情,“可以管个两三天。”王华说。

据河南气象部门的消息,8月6日至7日,河南省大部将迎来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黄河以南局部地区或出现大雨或暴雨。

不过,气象部门也提醒,需警惕局部地区因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道路积水、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地质灾害,防范旱涝形势的急速转换。预计整个8月,河南全省降水将呈现“北多南少”的格局,南部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

崔楼村,高温炙烤下,缺水的玉米倒伏在地里。 受访者供图

截至6日下午,农民期盼的大雨仍然没来。

也就是说,活着的那些苗,能否撑到收获,仍是未知。这两天,许生实在撑不住,遣散了三个伙计。

但纠结过后,地还是得种下去。过些日子,他准备把地里枯死的玉米收了,用机器打碎,撒在地里,给新的麦苗做肥料。

(文中王华、许生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熊丽欣 实习生 张楠

编辑 彭冲 校对 张彦君

📸 高尚德记者 刁富贵 摄
斗罗大陆人物黄化系统解析与角色发展探究爱朵中华极目新闻记者 王功尚 见习记者 安圣琦8月4日,有消费者在网络平台曝光称,其于7月中旬在某知名零食品牌广州天河迎龙店买到发霉生虫的鸭爪。据该消费者披露,品牌客服最初承诺赔偿1000元,但要求其将变质商品送回门店核验;然而,当门店确认问题后,售后方案却骤变为仅按原价25元赔偿,该网友对此结果表示强烈不满。
河南驻马店,人们与干旱争夺“粮仓”图片
🏃🏻‍♂️‍➡ 国色天香精品卡一卡二卡三二百全面解析如何选择最适合你据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6日消息,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常委、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秦如培受贿案,对被告人秦如培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汤绍箕记者 吕显祖 摄
新加坡《乱子伦》动漫免费全集美国剧据新华社消息,8月5日,一艘快艇在印尼巴厘岛萨努尔海域被海浪击中后翻覆。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向记者证实,2名中国游客在事故中遇难。船上有8名中国公民,有3人受伤送医治疗,其余3人轻微受伤。印尼政府公开道歉2名遇难中国游客身份确认
🥰 我实在不该瞒着妻子去参加漫展,结果被她意外发现后引撰文 | 董鑫8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回答了多个问题。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有报道称,在西藏,藏语文被移出了高考科目,学校也不再将藏语文作为主要课程。对此,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表示,西藏高考科目调整不是取消藏语文的课程。基础教育阶段藏语文课程设置不变、课程不减。西藏考生依然可以报考普通高校的藏语文授课专业,由西藏自治区统一组织藏语文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报考。
@ “瓶子交拳头交深度巨大”话题报道直播、巡演两年后,相声演员曹云金好起来了。开启相声直播赛道后的800多天里,他线上线下一共说了近700段相声。直播间里人气高涨,打赏不断,线下巡演邀约纷至。“前师父、原单位、清门”不再是避而不谈的敏感话题,他面对质疑,坦然相对,把是非对错、过往争议都交给了时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